短线市场悲观情绪,主要是基于对地方债的担忧!由于房地产的持续低迷,土地财政回天乏术,部分地方政府深陷“入不敷出”的困境,导致地方债无力偿还。
刀锋看到一种观点:如果把土地出让金理解成一种税,那么最终的“纳税人”就是购房者。购房者之所以心甘情愿负债“纳税”,一是有居住需求,二是因为赚钱效应,房价持续上涨就是“自愿纳税”的“诱饵”。从这个角度讲,2017年之后的购房人是“纳税大户”,因为房价高,楼面地价也高。
但如今“纳税大户”被套在山顶,缺乏了赚钱效应,后续的“纳税人”不再踊跃,土地出让金收入逐年减少是必然趋势,急需新的替代税种,比如房产税。但是,再向这批纳税大户收一遍房产税,合理性值得商榷,再加上忌惮房价下跌诱发风险,房地产税短期内恐怕也很难落地。只要财政收入存在缺口,市场对地方债务、城投债的担忧就不会消失。
城投债的问题,迟早要解决。也很难长期拖下去,因为地方城投借的钱陆续到期了,不还钱就意味着违约,会引发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,以及债券投资人的血本无归,从而间接影响到A股市场。
当然,想要平稳的软着陆,也可以考虑会开动印钞机,让全国人民均摊, 这取决于顶层设计的权衡和取舍。但刀锋认为,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:减少财政支出,真正藏富于民。公务员系统大幅精兵简政,大幅削减福利;人口流出的城市全面停止基建,在人烟稀少的云贵山沟里,修那么多高速公路有什么用呢?把这些钱直接补贴到老百姓手里,刺激消费它不香吗?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