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出现的种种“通缩迹象”,跟房地产行业见顶有关!见顶跟政策调控关系不大,主要还是周期使然。没有任何一种资产价格是永远上涨的,超过一定限度必然遭遇反噬。比如人口红利的消失,就是因为房价涨太高了,导致大家都不敢多生孩子。而孩子越来越少,对房子需求自然下降,持续了20多年的中国房地产繁荣大周期,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。
而房地产早已“绑架”中国经济,或者说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信用之锚。从一定程度上讲,我们经济流通所需要的大部分货币,都是以房地产为基础创造出来的。一个家庭6个钱包贷款两百万买一套房子,客观上就让银行多印了两百万的货币,这些钱最后都变成了上游水泥建材工厂的收入、家装家电和工程设计人员的收入,房产销售和开发商的收入、还有政府和公务员的收入等等。大家赚到钱后,拿去消费,又间接创造了汽车,餐饮,旅游等其他需求。
可以说,房地产就是银行的印钞机,印了天量的货币出来,然后这些货币被分配到了各种行业和领域,那些行业和领域的人赚了钱就会消费,然后让更多领域的人赚到钱,然后更多消费,形成良性循环,刺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。
但上述链条,反之亦然!房地产跌落神坛,量价齐跌,银行“货币创造”的机制被大打折扣,货币流通速度变慢,绝大部分的行业都被拖累,似乎一夜之间,大家都没钱了。而且, 由于房子卖不出去,土地财政难以维系,政府收入,公务员收入都受到了影响。不仅老百姓没钱花,地方政府也没钱去投资了,连之前借的地方债都还不上了。
因此,近期大家都看到了,房地产救市效果不佳,导致居民消费低迷,地方债风险暴露,“经济复苏”预期减弱,外资率先砸盘,A股因此出现了一轮幅度较大的回调!那房地产还能恢复昔日的辉煌吗?答案是很难。人口红利的消失,几乎是不可逆的。据说今年只有800万的孩子出生,接盘侠太少了!
当务之急,是尽快找到一个能够取代房地产的新的“信用之锚”,或者说一种新的印钱机制,以避免中国经济陷入“长期通缩”的威胁。刀锋认为,日本的经验或许可以借鉴。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,日本经济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通缩。但日本央行坚定不移的搞量化宽松(央行亲自下场购买债券,甚至去股市购买股票和ETF),量变最终形成质变,让日本股市今年突破了30年的历史新高。
中国央行也可以亲自下场啊!央行发行货币直接购买国债和地方债,购买股票ETF,包括给全体国民发现金等,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!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