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0点保卫战这么快就来了,杀跌力度还是超出预期!也不能单纯的赖外资,内资机构跑路也很坚决。归根结底,基金赎回压力太大,被迫卖掉当年的抱团股。
基民为何赎回?高价打新引起的“信任危机”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很多基民是把基金当理财买的。自从理财产品不保本之后,银行理财经理就开始忽悠储户们买基金。而这些储户们只看“历史收益率”就敢重仓,完全没料到净值回撤这么大,本能的就要赎回止损。换句话说,过去三年新入市的新基民们,基本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固收理财型投资者,根本就没有类似股民的抄底概念。
所以,村里找公募基金们开“活跃”座谈会,是没有意义的,基金经理们根本就没有对资金的掌控能力。基民持续赎回且不抄底,新基金又卖不出去,只能被动卖出股票。
一切皆周期!不得不说,过去几年,国内金融市场的货币大环境是非常宽松的,资金面大周期不断上行,外资连续多年加仓中国资产,几年间买了近两万亿;公募基金销售也很火爆,只2020年一年就卖了3万亿,但这些宝贵的新增资金,并没有真正变成股民基民的财富,而是大部分都被“疯狂IPO+小非减持+量化收割”抽走了。。。
现如今,伴随着资金面的周期出现逆转(楼市泡沫破裂+外资跑路+基民赎回),股市的向下螺旋被开启。8月份以来,虽然有证监会各种政策托市,但效果并不明显,主因就是资金面的下行大周期仍在中途。如何阻止外资抛售?需要美联储降息+中国经济复苏+中美关系缓和;如何阻止基民赎回?需要外资停止抛售+市场尽快止跌企稳。
管理层能做啥呢?除了“暂停IPO+进一步限制股东减持+组建平准基金托底”,其他也没什么了!但3000点保卫战,还是要打一下的。不管守不守得住,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尝试。否则,两融配资+股权质押+私募清盘线等“杠杆风险”一股脑的都来了,踩踏杀跌加速,就可能会危及金融安全!
从这个角度看,股市跟楼市很像了。现在,很多地方政府不允许房子降价,就是怕银行的抵押资产贬值,导致资不抵债。同时害怕居民财富缩水,不愿意再消费和还房贷。股市也有这方面的担忧。所以,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,应该已在酝酿中了!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