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又是医药霸屏的一天,全国人民都在囤药,A股都在抢医药股。不仅又上演涨停潮,甚至搞出了几个20cm,令人惊叹!其中熊去氧胆酸概念大涨近8%,主要是名字起的太好了,熊去牛来,主力的境界就是这么高。

不得不说,在A股群众基础很重要。咱们国家14亿人,即便按照一定的比例备药,抗原、中药,止咳、退烧药等需求量也是天文数字!而什么叫安全感?就是买到自己的心理感到安全为止,这个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,直到一波囤药潮结束!所以医药相关的都在大涨。

而炒作方向也很清晰,无非就是这两点:一个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,典型就是熊去氧胆酸,炒的是朦胧美;另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,大家都抢者买抢着吃的,前期是连花清瘟,现在是布洛芬,抗原则是夹在中间的。

熊去氧胆酸龙头是宣泰医药,连续4天上板20%已经翻倍,并带动上海凯宝、千红制药、新华制药等纷纷涨停。布洛芬的龙头新华制药走出6天5板,港股山东新华制药今天最高暴涨68%,收盘大涨53%!亨迪药业连续大阳后还能继续20cm涨停,确实太疯狂了!

毫无疑问,药今天算是高潮了,明天肯定会有分化,但还没到加速赶顶期!后面还会继续反复,是能持续炒作的。主要是群众基础太强大,另外现在不炒医药谁能顶上?按照各地高峰期的推算日期表,其它板块暂时都靠不住,医药还是跨年的首选。

目前来看,之前憧憬的后疫情,复苏概念有点偏乐观。随着疫情步入爆发期,大家发现街上人更少了,并不能随便出来浪。都没人敢出门了,谁还去消费?谁还去旅游?谁还去看房子?新能源和半导体工厂,估计也会因缺人陷入半停产状态了吧?这些都是短期的阵痛。

所以医药还能炒一阵子,包括上游的原料、药材,下游的空气净化器等等,估计都能轮动一番!但整体来看,随着行程码下线了,疫情在加速退场,医药大板块的炒作到尾声了,注意把握好节奏。等炒完这一波医药,全国人民实现群体免疫,然后全力拼经济,A股也将迎来新一轮牛市!

今天除了满屏吃药,其它板块都挺惨的,大金融、地产,新能源是重灾区。唯一比较强的是半导体,主要是上交所喊话资金配置到“国家科技创新”,机构比较听话,但渣男会不会走出一波中字头的行情,感觉难度还是挺大的。

主要是大A缺钱的地方太多,国企,中字头需要提升估值,金融地产需要救市,科创企业需要高估值!散户接盘了一次,接盘了第二次,但多了钱包明显不够用,快接盘不动了。除非机构资金进场,不然靠嘴肯定不行的。

上周托市的大金融、地产,今天跌的比较狠!房地产板块的几大标杆,万科、保利、新城、滨江全线大跌银行的平安、宁波、招商等跌幅不小。

现在整个大金融板块,都靠房地产“救市”续命,打了鸡血就能涨!不打就死给你看。但救的是房企,吸血的是股市!今天大跌的导火线,就是碧桂园服务大股东拟套现逾50亿港元,股价大跌17%,拖累了两地地产股。

新能源现在都没人说了,无论是光伏、锂电池、储能、新能源车,都走的悉数拉胯!很多人还指望新能源有跨年行情,但感觉短期救不下来了。前几天中东之行,签了那么大的单子,据说还要在沙特搞超大规模沙漠光伏啥的,结果就刺激了个水花,真的是过气龙头不如狗啊!

大消费今天是分化行情,人人乐5连板成为场内最高标,补涨的国光连锁涨停,前期的老龙头西安饮食涨停助攻。受“通信行程卡”下线刺激,机场航运等爆发,春秋航空一度冲击涨停!食品饮料黑芝麻午后封板,庄园牧场2连板。免税的格力地产2连板,海南椰岛涨超5%,中国中免冲高回落。

刀锋之前强调过,相比疫情线,中期更好看消费线。2023的核心就是拼经济,复苏+消费是主基调!什么叫美好的生活?肯定不是吃药,还是赚钱花钱啊。但短期疫情冲击不可小觑,消费潮会滞后,爆发估计也得年后了。

从最近高层会议内容来看,也是围绕稳增长,稳就业,稳物价,经济是核心。近期部分城市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消费券,江浙等地出海找订单,都是对经济复苏的助力,虽然不会很快达到疫情前的水平,但毕竟是好的开始!

盘后央行发布了社融数据,新增1.99万亿,预期是2.1万亿,是低于预期的。新增贷款1.21万亿,同比也减少600亿!不过M2同飙涨了12.4%,创下过去7年以来的新高。

总体上,11月经济数据比较差,主要还是因为严控。12月开始放开了,那么数据会好转吗?短期大概率不会!毕竟快到年底了,企业不会冒进贷款加大投资,再说都在感染中,企业正常经营也受到影响;1月过年,2月节后传统淡季,估计社融出现大突破要到明年3-4月了!

不过,金融数据不好,不意味着股市会跌,11月大A就涨的很好。市场看的更多是预期,只要能经济复苏的拐点,让大家看到了信心,大A肯定就会涨的,不用过太悲观。

刀锋看了下,11月金融数据的最大亮点,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3950亿,意味着企业信心在恢复。但居民长期贷款减少3718亿,说明房子还是卖不出去!另外住户存款增加2.25万亿,一方面是理财产品破净潮(很多人赎回存银行);另一方面大家信心不足,不敢消费!

说真的,这2.25万亿存款,哪怕十分之一进入到股市,也是很多一笔增量资金啊。现在房子卖不动,理财产品可能负收益,其它的渠道更加不靠谱,我个人还是很有信心的,这些资金部分迟早会流入到股市的。

今晚一个大消息,据上海发布:自2022年12月13日零时起,上海全市疫情风险区“清零”,全市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。

不管大家怎么理解吧,这个还是意义重大。都放开了,什么风险区不风险区,什么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...都统统要成为过去式了,令人期待!

刀锋身在北京,经历了周末两天,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阳了。虽然疫情来势汹汹,但这次抱怨的人少,大家欢乐的发朋友圈,热切地分享生病感受,互相支持各种药物。

因为我们知道,扛过这一波高峰期,就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了。三年都熬过来了,不怕这三个月的阵痛!不过自己能扛就扛,没事还是少跑医院,这段时间医务人员压力巨大,就少添堵吧,把医疗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。

总之,后面就是专心专注的搞经济,慢慢等待药退潮后的经济大浪潮。做好准备,同时保护好自己,做好防护,感染了也平常心对待吧。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医药超预期的猛!周末情绪已经高度一致的情况下,医药今天选择高举高打,空中加油,甚至搞出了几个20cm,令人惊叹。主力发现,医药股的群众基础太强大了(10亿人都在抢药),仓皇兑现很容易被洗出去。为避免踏空风险,只能选择又买回来继续打板。

而市场自洽的逻辑是,疫情步入爆发期,除了医药,其他的板块都暂时失去了成长逻辑:一半人在家发烧,另一半人在家发抖,都没人敢出门了,谁还去消费?谁还去旅游?谁还去看房子?新能源和半导体工厂,估计也会因缺人陷入半停产状态吧?

刀锋昨晚提示的医药低位分支(熊去氧胆酸和口罩),今天表现很强,但房地产电影等其他板块继续杀跌。熊去氧胆酸之所以最牛,主要是名字起的太好了,熊去牛来,炒完这一波医药,全国人民实现群体免疫,然后全力拼经济。A股也将迎来新一轮牛市!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防疫主线应该还能持续炒下去,毕竟咱们国家14亿人,短期内一齐“放开”,需求量是天文数字,抢不到物资就抢股票,也符合小散心理,这条主线下周应该还能继续炒。但整体在高低切换,高位的不要去接盘了(尤其是分时不要追涨,看好的只做绿盘低吸),低位+最新分支(比如口罩,熊去氧胆酸),可能会继续轮动上涨!

周末医药情绪发酵的过于一致,明天再追高短线风险较大。部分资金可能会博弈其他板块的“预期差”,可适当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房地产,后疫情全面松绑后的港口物流,阿凡达2的电影院线和RGB激光投影,马斯克的机器人Tesla Bot等方向。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由“防疫结束”和“房地产救市”两大利好刺激的一轮反弹行情,或将告一段落。再加上美联储加息,下周大盘可能会出现回调。但A股中长线牛市预期正在升温。

技术角度分析:上证指数已连续6周上涨,上两次出现周线六连阳,还是2005年和2018年,后面都有大行情。连续6周上涨,代表大资金在连续入场,担心踏空。而且,2022年整体还是比较惨烈的,亏钱效应仅次于2018,所以2023年线理论上该有一个中阳。在易委员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”指引之下,上证4000点不是梦。

刀锋认为,从房地产中安全出逃的资金,或许是这一轮“特色牛”的重要推手。国家这次大手笔的救楼市,让深陷其中的万亿资金成功解套。但解套后肯定要调转投资方向了,股票市场是重要选择!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民智已开,这些乱七八糟的中药藏药,还是不要再来骗人了!所有能吃能喝的东西,都能有效防治奥密克戎,因为这个病毒太弱鸡,根本不需要用药,基本都能自愈。刀锋还是那句话,准备一盒布洛芬退烧药就行了,其他都是智商税!包括那个连花清瘟。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还是应该继续解放思想,加大宣传力度:感染奥密克戎并不可怕,就是一个病毒性感冒,居家休息几天基本都能自愈,完全没必要恐慌到去医院排队,更没必要屯那么多药!个人感觉一个家庭储备一盒布洛芬就够了。

刘强东说的好,年轻人不用太在意这个病毒,应该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老人。建议医院的发热门诊改进一下制度,40岁以下的干脆就不要接待了。60岁以上的或者有基础病案底的,可以优先就诊,不用排队!

另外,药店售药,也应该施行限购,每个身份证只允许买一份。现在屯药比较严重,少数人买的太多,影响了后来者的正常需求。现在已经有人在小区群里高价转让多余的药了,很荒唐!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周末的市场气氛仍是医药!各种医院排队,药店排队,抢退烧药,抢抗原。至少北京是这样。感觉大北京已经有差不多小一半的人阳了,且普遍有发烧的症状。有人说北方的病毒比较凶悍,南方的广州重庆就弱一些,无症状的阳占多数。

刀锋也有一些不适,头晕+腰酸背痛,但量了体温不到37度,可能是心理作用吧,希望不要这么早就中招。刚才去菜市场,一半摊位关了,路上也没啥人,显得有些萧条。网购了一点儿水果,三个小时才送到。快递小哥被迫居家的应该不少。

疫情最严重的保定今天发通知,要避免出现老年人群体性规模感染。浙江某地发通知出门必须戴口罩,各地都在加紧扩张发热门诊和病房……周末“防疫”情绪继续升温,退烧药,止咳药,抗原检测,口罩等板块,下周一或继续冲高!

但这种情绪似乎只集中在北京一地。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方略显平淡,至少没有北京这么惊慌。所以,操作上还是建议低吸为主,分时回调再买,谨防成了南方系游资的接盘侠!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张文宏最新的讲话,怎么度过马上到来的奥密克戎感染高峰?希望这些信息对大家有用。

张文宏认为,上海将在3、4周内达到社会感染高峰,3个月后将逐渐走出这波疫情。期间包括自己、院长、每个人都会感染,只是希望别在高峰期同时感染,医院感染比社会晚一点,以保证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应对社会高峰。

张文宏建议退休老人这段时间内千万别去跳广场舞、搓麻将、逛街了,死死捂在家里1个月,子女去看老人也要戴N95口罩,让高危的老年人群尽可能安全度过高峰期,既使感染,也有较好的医疗条件。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从这个角度来看,抗原检测其实是伪命题!有症状了,不管阴阳,结果都是吃感冒药。但初期还是会有很多人会测一下,不然,羊了之后拿什么发朋友圈呢?

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
昨晚刷到这张图,会心一笑。八九十年代生人,大家都过得差不多。发烧难受的不断呻吟,家里打人马上买上一瓶黄桃罐头,症状立即减少一半,吃完后不久就活蹦乱跳了。感觉这个罐头可以纳入医保。

刀锋回忆小时候(尤其是一二年级),隔几个月就发烧一次,然后去医院打针。可能是因为营养跟不上吧?肉蛋奶等蛋白质摄入量太少,免疫力自然很差。现在的孩子还是很幸福,不用担心营养不良。

现在新冠大流行开始,很多人发烧,很多人买不到药。但刀锋认为不需要特别恐惧,吃好睡好放松心态,迎接必然发生的感染。营养好心态好休息的,可能只会嗓子疼一阵儿甚至毫无症状。

而一旦不幸发高烧,忍一忍扛几天也就过去了。谁小时候没发过烧呢?当年都是狂喝水然后盖上几层被子出几次汗就退烧了。实在不行,就去超市买一瓶黄桃罐头!再感受一次童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