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珊珊是谁?她在全国注了35家核酸机构,哪里有她的公司,哪里就有疫情。 ?而且是刚注册没几天,就全员检测。。。
刀锋还是那句话:如果核酸和方舱,变成了一门生意,疫情就永远不会结束。必须斩断相关利益链,大家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。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如果说《20条》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行动,那这个周末某些地方上演的《觉醒年代》,很可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历史转折!
据了解,在中国网民的最新评选中,乌鲁木齐、北京、南京,晋身中国超一线城市。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当前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,静默封禁限流的城市小区越来越多,在抗疫的关键时刻,建议决策者与相关部门考虑4个防疫相关的可持续性问题:
一、物质保障的可持续性:我国人口众多,居民每日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。如何保障日常物质供应本来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如果普遍封禁,将容易导致断供、断粮等事件,从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。
二、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:静默封闭普遍影响经济商业活动,没有商业活动必然没有税收。与此同时,检测、治疗、方舱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抗疫人员补贴等开支巨大,容易造成地方财政亏空,势必透支未来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。
三、我国投资营商环境的可持续性:我国是世界工厂,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,当前严管疫情与周边国家放松管控形成防疫“落差”,同时富士康事件在发酵,有可能驱使更多外商甚至中国企业转移到海外生产;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助俄乌战争与中国疫情,推动与我国的经济“脱钩”,从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,影响我国经济长远发展。
四,民心民意士气的可持续性:防疫目标高,任务重,各地防疫层层加码,防控时间延长必然导致社会关系紧张。类似于乌鲁木齐市火灾事件可能会时有发生,影响民心士气,从而使社会社区关系雪上加霜,易发生群体性事件。
总之,我的建议是:
决策者与公众应去除对病毒的恐惧,相信周边国家(包括韩国、越南、印度等)能够放开,我国体制与物资准备将会做得更好;
科学决策,依靠专家,以科学数据说话,集中各学科专家不同意见与方案,进行综合决策;
科学防治,引入、仿制更有效的疫苗(包括援引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对国外有效疫苗的强制许可),更有效保护好重点人群;
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差异大,在坚持防控总目标的情况下,给予各地以适度自主权,让地方决策人放下思想包袱,允许并支持对不同防控模式的探索。
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国一定能够战胜疫情,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,延续快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,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!(北京大学教授 王勇)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今天市场一言难尽,除了风口上的金融地产中字头,其他板块再次吃灰。市场缩量的很厉害,只有7300多亿!个股也比较萎靡,大概三分之二的股票是绿的,涨跌中位数-1%,堪称“涨出来的亏钱效应”。
北向资金大幅流入70多亿,但内资又卖出居多,真是不讲武德了。好消息是在金融股发力下,沪指再次站上3100点。不过市场想进一步突破,券商渣男得雄起了;等哪天券商涨停潮,才是大A新一轮上涨行情的标志!
市场还是跷跷板行情,地产、银行、中字头又集体凸凸,带崩了小票和赛道股。没辙,总共5000只股票,但成交量就7000多亿,平均一只股票1.5亿!而大块头的虹吸效应又十分恐怖,资金买这个就必须割那个,跷跷板就是大A的新常态。
最近市场很撕裂,大屁股涨势非常好,但题材就很弱。主要是政策都利于大票,无论是降准,还是万亿资金驰援楼市!包括今天临近收盘,人社部放出大招,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,也利好大金融等板块。
个人养老的事儿,刀锋好几次想写,今天终于落地了,先说规则:
1、每人每年顶格有1.2万元的额度,可以一次性存进去,也可以每月存1000,看你高兴。
2、这笔钱可以免个税,年收入10万以上挺划算,一年能省好多顿火锅。但要注意,最终提取个人养老金时,并不免税,收3%个人所得税。
3、平时不可取,等到退休或者其他规定情况下(如重病等)提取。
4、存钱在自己账户,然后自己去购买理财产品,自负盈亏!每年累计,到老了可以拿出来养老。
目前从北京、上海等36个城市落地,然后会逐渐推向全国。刀锋的观点,建议大家选择存这个钱!一当然是免税,相当于合法薅羊毛,二养老金理财的产品,过去十几年年化大约是7%左右,整体还是比较可观的。
总之,个人养老金,相当于中国版的K401,这是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和个人养老的大事!能这么快落地实施,还是让人很意外的。刀锋今天也开户了,以后会择机买的。对股市来说,个人养老金能带来源源不断的“增援部队”,是个长期的利好。
盘后降准消息出来了,0.2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,释放约5000亿的流动资金。不过市场已经提前预期了,消息出来之后,A50反应就比较平淡,不用激动!
其实央妈的举动,明显是为了房地产,6大银行给房企1.3万亿授信,钱从哪里来?加上年底资金面紧张,四季度以来,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3.46万亿,回笼14.68万亿,净回笼1.22万亿,所以央妈又开始洒水了。
不管怎么样,这么快就实施,央妈用苦良苦。既想在周末就释放利好,又给房地产送温暖,还有对冲美联储加息和缓解年末流动性紧张的意思,一箭四雕!
虽然跟股市关系不大,但幻想下还是可以的。上一次4月25号降准后,大盘最多涨了近600点。这一次降准,大家觉得会涨多少点?整体来看,下周应该还是轮动行情,注意主流题材的轮动机会,做好高抛低吸即可!
今天地产板块涨最好,资金也持续热捧。但房地产还没解决根本的问题,就是需求疲软,大家不买房了。所以吃完这一波,资金很快就会撤了,不要上头!
其实从房企拿到的授权可以看出,万科并没有严重的资金问题,拿到的钱最多。其他像龙湖、碧桂园、新城控股同样拿到比较多额度的!站在银行的角度,这些企业质地相对好,坏账可能性小。但急需解渴的中小房企,银行不敢轻易碰。
总之,打算盘谁能打得过银行呢?房地产的好日子过去了,接下来是胜者为王。地产这个渣男,不应该再霸占这么多资金,其它行业也需要钱呢。
新能源产业今天表现不佳,主要还是受欧洲征收暴利税的冲击。赛道股信仰早已经松动,一点利空就战战兢兢,所以新能源只有局部的机会!寻找从0-1的细分板块,新技术、新赛道优先。
今天有个公司炸了,600亿市值的中天科技一字跌停。主要是公司很不地道,把旗下最核心的海缆资产拿出来分拆上市,相当于掏空母公司了!引发投资者的用脚投票,跌停板还有190万封单,不出意外下周一继续跌停了。
另外A股董事长成了高危行业,最近7天有6位董事长被查,包括今天华扬联众公布董事长被立案的消息后,直接一字跌停板!真的是防不胜防啊。
行情不好,各种幺蛾子就多。但这也是大A的尿性,等到行情好了,各种乐观又回来了!所以习惯就好,行情总是在抱怨,在悲观中产生的,周末愉快吧。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指数虚涨,但个股跌的稀里哗啦。这周亏钱效应远大于赚钱效应。银行地产中字头这些,爆发得太突然,散户一般也不会买,但散户扎堆儿的医药信创等题材,均出现大幅回调。最关键是成交量缩水太严重了,从万亿直接到今天的7300亿,2000多亿活跃资金直接不玩儿了,市场能好得了?天鹅股份被限制账户交易是主因,惹不起躲得起!
当然,更核心的原因还是疫情,这是远大于降准的“基本面”。上周的20条,带来一丝曙光,让市场兴奋不已,主流资金纷纷进场博弈“放开”后的美好时光。但事与愿违(或者说好事多磨),这周各地又开始走回头路。刀锋所在的北京,已经在“半封城”状态了。操盘手被封控在家,能有心情买股票?包括新疆的事情,更让人觉得愤怒和无语!
今天不想多说了,先点个外卖凑合一顿晚饭!期待下周能有转机,不只是A股。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昨晚“预告”降准、“房地产16条”一出来,很多人又欢呼雀跃,大喊老乡别走。可今天大A反应才是最真实的,又是熟悉高开低走,最后顶着一片绿收尾,妥妥的渣男!就像世界杯翻车的德国阿根廷,神一样的开局,狗血一样的结尾。
刀锋昨天也说了,顶多就是一个情绪高开,不要期待太高!真降准了,市场都还不一定涨,大A从来就这德性。况且,现在市场缺的不是钱,更多的是缺信心。各地疫情的扩散,对大家带来不少心理的负担,于是就又躺着了!
市场每天都在缩量,今天又少了800多亿,合计只有7400亿。相比双十一那天1.2万亿的成交量,足足少了5000亿!为啥成交量下滑这么快?一是世界杯大家无心炒股;二是大A自己不争气,连续的退潮,更多人选择了观望不动。
最近指数其实不差,还特别的稳。沪指每天盘中冲到3100以上,但收盘都在3100以下,非常的有规律!几十个点都晃荡一周了,这难道就是新的慢牛?
今天欣慰的地方,个股表现还凑合,上涨2600家,涨停了56家,涨跌中位数+0.17%,赚钱效应有所回暖!尤其前天和昨天大面积跌停的高位股,都开始反核了,天鹅股份一度冲板,对市场上的活跃资金是一种激励。
不过大A一个尴尬的纪录,连续12周周四都是下跌,这黑周四就是打不破了!招商策略会魔咒也没破,这个市场真的邪门,你不信还没辙,侮辱性很大。
受金融16条+降准的刺激,今天房地产板块上涨2%,中国武夷、中交地产、新华联等涨停,新城控股涨6.77%,阳光城涨5.1%、万科A涨3.42%等等。
相比A股涨的羞涩,港股地产都是暴力拉升!新城发展+23.5%,碧桂园+20.4%,旭辉控股+18.3%,龙湖集团12.21%,富力、绿城都涨超10%。
房地产这么强,主要是救市动真格了。金融16条是一个转折点,对行业从限制转向支持!今天多家国有银行开始撒钱,对万科、华润、龙湖等17家房企大额授信,总计达到1.27万亿元。
其中,交行、中行分别给万科1000亿,农行跟中海、华润、龙湖、金地、万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!宇宙工行又给万科、绿城、龙湖、碧桂园等12家房企逾6500亿,加上“保交楼”的2000亿(后面或再加2000亿),确实下血本了。
虽然大家调侃房地产是夜壶,但倘若他真的垮了,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。比如房企倒闭,家庭资产缩水,断供危机,地方财政也是很大的问题!所以房地产必须要救,而且一定要救起来。
给优质房企融资,是救地产的第二支箭,这个疗效还有待验证。如果还是不行,地产政策还有第三支箭,那就是在A股给融资开口子(借壳、定增等),这个推出会是重磅利好,通过股市买单,可以直接降低房企的负债了。
对于地产股,刀锋向来不是很感冒,但A股是个政策市。地产链的四大逻辑:1、趋势好转;2、股价在历史低位;3、价值重估;4、复苏逻辑!都有走好的迹象。地产链板块再来一波大爆发,也并非不可能。
但房地产还没解决根本的问题,就是需求。房价贵,新生人口减少,大家普遍没钱....这该怎么解决?如果房子卖不出去,开发商的危机就不会过去!
总之,楼市可以救,但不能过犹不及,最终演变成新一轮狂欢。如果纵容地产这个渣男,继续霸占着金融白富美资源,A股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了。
今天赛道股也不错,钠电池、储能成为最强的分支。其中鹏辉能源涨12.22%,华盛锂电涨16.8%,丰山集团、传艺科技等、科力远等涨停!
而对应的赛道品种今天也迎来了分化,资金狂怼钠离子电池和复合铜箔,对于钠离子电池,业内也出现了分歧,产业链的专家和卖方机构对喷了,主要针对的是钠电池的成本问题!
不过,钠离子电池业内也出现了分歧,小作文交织口水战。一边分析师摇旗呐喊,另一边产业专家猛泼冷水,盘后鹏辉能源忙辟谣,略显尴尬啊。
新能源的“口水战”,说明资金已经开始分歧!有人还在炒预期,是不是真的30%不重要,先炒为敬。但有人已经不信了,这意味着新能源年底想再抱团一波,其实是有难度的。
但不管怎么样,A股向来对新概念,新技术比较追捧,钠电池板块还是有机会的。在高锂价时代,各种替代电池方案,一定会不断冒出,炒一波又一波!
今天缩量比较厉害,感觉收盘不会到8000亿了。5000只股票的市场,就这么点儿成交量,不足以支撑一个较大板块的炒作。中字头阶段见顶,医药股却反弹无力,主力资金只局部撬动了钠离子电池……以岭,众生这样的高量大票,短线不建议再参与了,市场力量暂时不够。疫情重回“清零模式”,操盘手居家心态疲惫,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活跃资金的风险偏好!
今天医药板块卷土重来,中药的以岭药业,抗原检测的九安医疗,特效药的众生药业霸榜成交量的前三。以岭药业、九安医疗还都涨停了,带动资金迅速回流“吃药”,真是不能停啊!
资金选择攻击医药板块,一是回调了几天,二是疫情又严重了,三是中字头不给力,资金没处去,于是又开始怼一些医药人气股,这样也能带动市场情绪。
不过,接下来医药只会局部爆发,很难成为主线了。毕竟位置已经很高,放开的预期也在变弱,老百姓都知道囤感冒药,明牌的事也就基本结束了,不要太上头。
最近的市场,给人感觉就是内卷,大盘股涨,小盘股就跌;概念股起飞,赛道股就扑街;价值股亮眼,成长股就萎靡!属于相互拼刺刀,掏口袋的游戏。
归根到底,是市场股票太多,活跃资金又太少。现在两市5000家上市公司,整体市值79万亿,但成交就7-8千亿!大A又散户居多,必然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了。由于轮动的太快,大家都想着打一炮就走,玩的是一夜情。
很多人怀念以前的普涨行情,全面牛市。但现在有点难了,不说别的,至少在成交量上,每天平均达到2万亿,才能幻想全面牛,否则别自作多情了!
对于后市,刀锋倒也不悲观,还是有信心的。短期大A天天磨洋工,虽然很磨炼心态!3000多附近的位置,清仓是不可能清仓的,割肉也学不会...那就躺着呗,看谁能扛得过谁。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美国的100万数据,就是这样得来的。因其他疾病死亡时,正好感染了新冠,所以就都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了。奥密克戎的传染性,能让总统拜登感染三遍,说明90%的美国人都得过了。那么,所谓的新冠死亡率,其实已经等于自然死亡率。官媒经常拿这样的数据恐吓国人,必然会遭到反噬!即便想放开了,也会遭到相当一部分人反对!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风向总是变来变去,现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,又开始发这种“恐吓类”文章了!哎,有什么样的宣传,就有什么样的国情。但马上就要进入2023年了,究竟要封控到何时呢?5年,10年?还是20年?总该有个明确的预期,尤其是在世界杯比赛都不戴口罩的当下。
经济活动最怕不确定性,股市也是一样!今天两市成交仅剩7500亿了,市场再度弥漫观望情绪!拨云见日,精神抖擞,方能重现牛市。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状态,真会把人憋疯!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这三只票,分别是中药、新冠抗原检测和新冠特效药的龙一,逻辑也最正宗!但都是明牌了,市场对这三只股票的预期差(cha,读一声),也就是对疫情的预期差了。疫情若扛不住全面爆发,资金就会怒怼这三只股票。反之就会抛售!
市场投研解读-刀老师
今天缩量比较厉害,感觉收盘不会到8000亿了。5000只股票的市场,就这么点儿成交量,不足以支撑一个较大板块的炒作。中字头阶段见顶,医药股却反弹无力,主力资金只局部撬动了钠离子电池……以岭,众生这样的高量大票,短线不建议再参与了,市场力量暂时不够。疫情重回“清零模式”,操盘手居家心态疲惫,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活跃资金的风险偏好!